會員登入
帳號:
密碼:
認證:
5964
台北股市

0981-868755

02-22508952

廣告連結
QRCode 便捷網址連結

首頁 > 公司基本資料 > 麥寮汽電股份有限公司 > 個股新聞
個股新聞
公司全名
麥寮汽電股份有限公司
 
個股新聞
項次 標題新聞 資訊來源 日期
1 麥寮電廠延役爭議 彭啟明:綠電須加速開源 摘錄工商A4版 2024-08-29

  麥寮燃煤電廠1號機可能延役,引發環保團體抗議。環境部長彭啟 明28日受訪表示,能源政策由經濟部主管,他不會干涉,就數據看, 現階段能確保2030年供電無虞,但還是要有新的電源開發;麥寮電廠 有合約問題,不過未來要支持新的能源開發,電廠有其必要,並持續 從污染較重的燃煤轉為相對較乾淨的燃氣發電,同時衝刺綠能發展。

  麥寮燃煤電廠1號機原定今年5月底到期,不過台電主張為達到合約 內發電目標,將申請延役至2025年底,引發南投、雲林等當地居民不 滿與抗議,且揚言將發動國內首宗煤電氣候訴訟。

  彭啟明在出席活動時,被問及政府是否「以煤養綠」?彭表示,麥 寮電廠延役是台電與電廠間的合約問題,環境部沒有參與,不過他個 人認為,未來若要支持發展新的能源開發,這個有其必要性。

  彭啟明說明,國內電廠的發電方向,是以污染較多的燃煤,逐漸轉 為相對乾淨的燃氣過渡階段,轉為燃煤都能夠讓排碳顯著降低,不過 最好的方式仍是開發綠能。要達到2025年20%綠能的目標有困難,大 概需要延後一年,但未來三年綠能也會顯著加速前進,並以2035年能 源每度電碳排量往下降為目標。
2 油價止跌 台塑化Q2獲利拉尾盤 摘錄工商A2版 2024-07-08
  台塑四寶10日召開業績說明會,公布第二季、上半年自結獲利數字 及後市展望。據悉,受制油價連番急跌,一度失守每桶80美元關卡, 加上成品油因需求淡季,煉油價差遭逢大怒神般加速下挫,台塑化第 二季獲利推進動能承壓受阻。所幸,6月油價止跌反彈,每桶站回86 美元,成品油煉油價差也從谷底稍有回升,加上新台幣升值及轉投資 收益助力,台塑化力保連三月營運盈餘,第二季獲利稍優於內部預期 。

  法人推估,台塑化第二季獲利較首季趨緩,但一掃去年同期虧損陰 霾,上半年稅前盈餘約90億~100億元,較去年上半年的34億元翻倍 回穩,獲利延續領先表現。

  此外,第二季塑化行情緩步回升,台塑、南亞、台化營運改善,台 塑美國、台塑化、麥電及南電等轉投資收益持穩貢獻,南亞科虧損包 袱縮減,台塑、南亞、台化第二季獲利可望交出明顯季增表現。台化 因芳香烴營運進補、股本較小等條件支撐,有機會名列第二季獲利冠 軍、上半年亞軍。南亞、台塑居後。

  展望後市,台塑化認為,第三季油品進入夏季旅遊需求旺季,OPE C+將加強減產紀律,油價預期每桶80~87美元區間波動,加上因高溫 災難考驗,過往部分煉廠因故停工事件恐再現,搭配沙國調降8月外 銷亞洲官訂油價、夏季用電等收益支撐,營運蓄勢更上層樓。

  目前汽油每桶煉油價差回升至7.8~8美元,柴油、航空燃油每桶價 差各約15.7美元、15.3美元。

  南亞也透露,6月明顯感受第三季電子材料接單能量,加上美國EG 廠也重啟營運貢獻,第三季收益動能可望加速衝刺。

  第二季油價高檔大幅拉回,4月杜拜原油均價每桶89美元,5月跌至 84美元,台塑化在途、庫存原料跌價損失壓力攀升,月虧損包袱10億 元。

  不料,成品油市場因歐洲冬季需求結束,歐洲內陸受洪水影響難以 運輸,柴油難往內陸移動,庫存維持高檔,加上中東倒貨亞洲,導致 煉油價差出現急速重挫走勢;汽油煉油價差最低一度下探至每桶2美 元,其後回升6美元,柴油、航空燃油也從高檔拉回至12美元。
3 麥寮電廠延役 按合約行事至明年止 摘錄工商A4版 2024-06-22
 原訂6月除役的台塑麥寮電廠1號機組延役案,引發爭議。經濟部長 郭智輝21日表示,由於疫情期間契約電量未發完,必須依照契約延役 走完合約;台電發言人蔡志孟則強調,「執行疫情期間少發的度數, 就到2025年為止」。

  對於此案,郭智輝定調為「法律框架下必須依法行事」,而非為了 可能發生缺電才同意延役,對民間相當關注的缺電問題,蔡志孟說, 台電每月、每周都在滾動檢討尖峰負載用電量,能源署也在做同樣的 事,從去年到今年初的預測顯示,最高負載是4,108萬瓩,今年將上 修至4,119萬瓩,大概略微增加11萬瓩,對整個系統影響非常小,主 要還是反映事實,並強調今年雖每月有機組除役,但上線機組量皆大 於除役,郭部長要求公告每個月電力供需狀況的指示,台電會照做。

  他也對麥寮電廠案補充說,因合約簽訂期為25年,所以參考25年電 廠能發的度數做設定,而執行合約期間,雲林縣府2015年核准燃煤操 作許可同時,也要求電廠降煤,核准量就配合下調,麥寮電廠自201 7年至去年止都配合減煤政策,發電度數因此減少。

  台電21日也召開股東會,說明去年收入總額為8,015億元、支出1兆 元,稅後淨損1,999億元;至去年累積虧損3,826億元。為改善財務數 據,今年電價調整的預計收入約600多億,加上行政院1,000億如預期 撥補,還虧500多億元。由於近期燃料價格確實有下降,將力拚達到 損益兩平。
4 擴大綠能布局 強化水電資源掌握 摘錄工商A5版 2024-06-11
因應極端氣候、能源轉型考驗,台塑企業除麥寮六輕、麥寮汽電部 署汽電共生發
電事業外,近年持續擴大太陽能、風力、水力發電等綠 能布局;麥寮海水淡化廠
因疫情影響國外設備供應,預計今年完工、 明年運作,強化水電資源掌握度。

  此外,為提高經營績效,台塑企業積極導入AI在智能生產、製程優 化、品質
檢測、保養檢修及工安預測等,累計至去年底已完成1,225 項專案,年效益約62億
元;另有745件專案進行,預估完成後可再創 24億元年效益。將持續加強推動
AI、AI+Simulation(模擬)及數位 轉型,強化生產效率及能源使用率,目標朝向
每年增加200億~300億 元效益。

  台塑企業表示,多年來開發太陽能、小水力及風力發電等案場,並 成立「台
塑企業ESG推動組織」,規劃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設備、購 買綠電憑證及碳權,
關注包括節能改善、燃料轉型、能源轉換、綠色 再生能源開發及二氧化碳回收再
利用等最新技術。目前已建置21.3M W(百萬瓦)太陽光電設施,未來將加碼建
置122.2MW,每年發電148 ,786千度,減少11.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。

  台化沙鹿第二座小水電、台塑化雲林鹿場課圳預計明年完工發電, 可提高綠
能自用比率,減少化石能源使用量。風力發電除麥電與豐田 通商合作在六輕建置
6支風機,單支發電容量4.2MW;台塑持股32.92 %台塑重工將麥寮廠區陸上風機
汰換為3部4.2MW機組(合計12.6MW) ,預估9月商轉。

  此外,台塑企業六輕麥寮園區藉由製程用水減量、水資源回收再利 用及降低
蒸發損失等措施降低用水量,全區用水回收率超過92%,日 節水已達30.9萬噸。
麥寮園區用水加計冷卻水循環量回收率已達98. 9%以上,換算每滴水使用達12.9
次。

  除用水「節流」,台塑化在雲林麥寮六輕園區著手興建海水淡化廠 ,日產量
10萬噸,成為台灣規模最大、也是唯一民營的海淡廠。
5 油電走高 塑化族群看俏 摘錄工商A3版 2024-04-21
中東紛爭風雲再起、油價高檔震盪,加上亞洲主要廠家歲休、還碰 上需求旺季,塑化行情穩步走堅。其中,煉油、SM、ABS、PS、EVA市 況展望勝出,使得台塑化、台化、台達化、台苯、國喬、亞聚成為法 人推薦追蹤的標的。此外,4月電價調漲且時序將邁入夏季用電,台 塑四寶以及台苯、國喬、台汽電、大汽電、北基的發電收益增溫。

  市場人士表示,第二季為營建、汽車、家電、塗料、農膜、鞋材及 食品包裝等傳統需求旺季,目前亞洲輕油裂解廠有14座密集歲修,合 計年產849萬噸,影響乙烯供應減少118萬噸,下游衍生物配合歲修或 減產,市場供給減少,加上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夥伴國(OPEC+)減 產原油措施,決定延至6月底,且近期中東緊張局勢升高,均有利支 撐原油、石化產品的行情。

  大陸聚酯今年產能逾8,000萬噸,有利上游原料PX市況,純苯除汽 油摻配因素外,烯烴市況不佳輕油裂解減產,衍生的裂解汽油不足也 影響苯的產出,第二季芳香烴仍是台化的獲利主角。

  台塑集團擁有3座裝置容量60萬瓩的燃煤機組、16座汽電共生廠。 其中麥寮汽電每小時發電約282萬瓩,台塑化公用部門生產電力約4成 可供外售。

  國喬汽電共生廠年產150噸蒸汽與2.5億度電,蒸汽約15%賣給鄰近 石化廠使用,電力除自用,多餘回售給台電。台苯汽電共生廠每噸生 產成本約可降低10~20美元,產出蒸氣3成外售。

  台汽電旗下電力總裝置容量約2,491MW,綠電事業售電業務已轉供 14家,累計轉售逾4億度電力。轉投資民營電廠森霸電力2期將在今年 中完工,森霸的燃氣發電裝置容量將自1GW倍增至2GW,業外投資收益 正向助益。
6 512家排碳大戶名單曝光 摘錄經濟A4版 2023-11-30
碳費將自明年起開徵,512家可能被課徵碳費的排碳大戶名單首度曝光。根據環境部公告的碳盤查資料,除台積電、台塑四寶、中鋼等歷年都入列的業者外,由於納入高用電製造業,日月光、大立光、環球晶等業者也都名列排碳大戶。

環境部每年都會公開企業盤查登錄情況,近日公布2022年資料,共包含512家廠家完成盤查,最可能是首波被課徵碳費對象,不過最終仍要以2024年排碳量為課徵基準。

環境部(當時為環保署)在2016年公告,包括發電業、鋼鐵業、石油煉製業、水泥業、半導體業、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等特定行業,以及全廠每年製程排碳達2.5萬噸CO2e(二氧化碳當量)者,列為首批應強制碳盤查登錄對象。

自2016年起,每年強制碳盤查的排碳大戶多在200至300家左右,多數為老面孔。

而去年環境部公告第二批強制碳盤查登錄對象,納入直接加間接排碳達2.5萬噸的業者,也就是製程排碳雖少、但用電量大的製造業,涵蓋電子零組件、化學材料、紡織等製造業,也必須強制辦理碳盤查。由於納入第二批對象,2022年盤查資料揭露的排碳大戶增加至512家。

根據盤查結果,512廠家中,屬第一批應盤查登錄對象共292家,直接排放量約220.9百萬噸CO2e,第二批對象共220家,直接排放量約2.35百萬噸CO2e。

若以產業別來看,仍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排放量為最大宗,占總排放57.1 %,其次則為化學材料及肥料製造業,占13.4%,第三名為基本金屬製造業占比12.9%。其餘占比較高的產業含石油、紙業、電子零組件等。

統整2022年盤查資料,一併加總直接、間接排碳,並將同公司、不同廠合併計算,前十大排碳大戶依序為台電、台塑化、中鋼、台積電、麥寮汽電、中龍鋼鐵、台化、台塑、和平電廠及台灣中油,與前一年排名大致相同,減碳壓力有增無減。

台電雖持續是碳排最大戶,但與前一年盤查資料比較,在推動再生能源、2022年用電略減下,台電總排碳量也略為減少。

環境部已多次表示,2024年起將開徵碳費,實際在2025年收費,正式進入排碳有價時代,多數被列入排碳大戶的業者都已展開布局。
 
第 1 頁/ 共 1 頁 共( 6 )筆
 
 
免責聲明:
本站為未上市、興櫃股票資訊分享社群網站從不介入任何未上市股票買賣、交易,相關資訊若與主管機關資料相左以主管機關資料為準
內容如涉及有價證券或商品相關之記載或說明者,並不構成要約,使用者請自行斟酌,若依本資料交易後盈虧自負。
 
回到頁首